我是一个半道出家的会计从业人员。今年32岁,有个刚刚上1年级的宝宝,虽然孩子上下学由爷爷奶奶接送,家里家务做饭等也是爷爷奶奶做,但是因为孩子的爸爸工作性质需要长期出差,所以孩子的学习、生活习惯、各种培训班等都是我在负责,在家和休息的时间大部分需要管孩子,所以学习时间也是需要挤出来的。

先分享一下我考中级之前的故事吧。我10年从职业学校大专毕业,当初专业是通信工程,毕业后从事话务员工作。12年在网校报的从业培训课程,当年拿到从业证,15年开始接触会计工作(叫融资会计,但是其实和会计完全没关系,报表都看不懂,只需要跑银行、担保公司送材料等),也是从这一年准备考初级,但是是自己看书,裸考,16年做了半年酒店出纳(也不需要做账,报表仍然看不懂)。同年报考了函授会计学的专升本(含金量很低,基本上相当于拿钱买学历吧),之后找了个老师专门培训实操,在17年找了一份只有5个人的小公司做会计,这是实实在在的会计工作了,但是什么都做,出纳、做账、报税等,行政工作也做。15年-17年这三年我每年都有报考初级,很遗憾,自学能力有限,都没过。18年报了网校的初级课程,当年拿到初级证(我认为前几年虽然没过,但是18年能过,前几年的经验还是有用的,再加上实实在在做了1年会计,对会计处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做题能与实际工作联想了)。

好像18年就取消从业证了吧,朋友就劝我既然当年考初级,就同时考中级吧,毕竟初级证已经和从业一个水平了,而且初级和中级部分内容还是有相同的,于是挑了一门最简单的中级经济法,也在网校报了一门经济法的课程,听的是侯永斌老师的课(时间不够了,没有完全听完,题目也没做过)。就这样凭着这些学习经验去考了18年的中级经济法,结果只考了五十几分,没过。19年报了网校的3门2年联报课程,从19年3月正式开始学习,原计划是保二争三,从网上也找了学习经验,最终决定从最简单的经济法和财务管理开始看起,如果时间充裕再学习中级会计实务。

3-6月份我把财管基础精讲的内容全部看完了,看的是李斌老师的课程,也试着看过达江老师的课,两位老师说话都有口音,相比之后觉得李斌老师的说话方式我更能听得进去,我个人对计算兴趣很高,才听课的时候确实对财管理解不了,计算的公式也记不住,但是我有做笔记,听课也有做计划,我在一个本子上把基础班一共有多少单元,每个单元有多少节课,每节课课时多长时间,都记录了下来,然后会在后面写上计划完成时间,实际完成时间,基本上我每天会要求自己看2-3个小时的课程内容,3-5月我都有按计划完成,6月好像看的时间少点了,但是每天1个小时肯定是有的,所以也是6月把自己的目标最终确定为必须把经济法和财管拿下。

7月开始看经济法和做财管的题目,准确的说是听经济法,因为我18年已经听过一次老侯的经济法了,19年基础班的经济法老师不是侯永斌老师,我试着听过其他老师的课,发现听不下去,于是决定还是听18年的课程,然后对比把19年有改动的部分了解一下,想着就算改动再大,我也不是准备考一百分,只要能过就行,于是上班我也不开车了,天天坐公交上下班,我坐公交来回路上需要花费2个小时,因为坐公交看手机容易晕,所以改带耳机听课程,1个多月的时间,天天坐公交把经济法听完了。

7月到9月考试之前这期间,财管我一天都没有落下,天天不是在做题,就是在看做题记录以及看错在什么地方,然后把做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笔记,答题记录公式,做着做着就发现原来理解不了,背不了的公式慢慢能理解了,能背了。同时8月中旬经济法网课听完了,开始着手做题了。网校的模拟题都很难,我直到考试前夕,无论是经济法还是财管做网校的题目还是在及格线徘徊。所以直到考试当天,我都很担心,考试当天,在等候的时候都还在刷题、背公式。我是19年第一天考试的,考完财管,觉得稳了,能过,考完经济法,感觉有点悬,因为经济法的备考时间和做题经验太少了,所以一直很忐忑的等着成绩下来。成绩下来后财管82,经济法75,还好还好,都过了。

查完分之后我就立马联系网校客服,申请续学中级实务课程,焦急的等待着把实务的课程给开通。11月课程开通后,我就立即投入了20年实务的备考中,因为我知道,19年过了2门有多开心,20年如果实务不过,我就有多伤心。于是,按着财管的备考经验准备第一轮实务课程的学习。因为时间充裕,实务给自己安排的计划是每天必须看满1小时的课件,看的是郭建华郭老师的课程,年前把实务第一遍听完了。但是说实话,第一遍对我来说简直像听天书,完全不懂,尤其是长投、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合并报表等等,这么说吧,除了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好像就没有我听懂的。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网校将我们这些基础班的课都免费升级成高效实验班了,特别感谢网校,因为我可以听高志谦高老师的课了,并不是说郭老师的课不好,而是我觉得高老师说的我更容易接受一点。疫情期间2月份都没有工作,但是我也没有看课件,时间都白白浪费了。3月份正式开始实务第二遍的学习,有了第一遍的基础,第二遍配合高老师的应试指南,边听边做应试指南的题目,突然发现好像也没有那么难,至少跟着课程做题目,基本上能做得出来,或者当时做不出来,但是看答案就能理解了。突然就理解了什么是权益法,什么是成本法,什么叫公允模式,什么叫成本模式等等。但是合并报表以及后面的政府会计、非盈利组织还是不行,可能到了课程后期了,学习热情没那么大了吧。

到了6月中旬,实务第二遍高老师的基础精讲班课程全部结束。紧接着听高老师的习题强化班课程,听之前会先把题目做一遍,这样不会的就重点去听。好像是7月中旬结束的习题强化班(这个学习过程也做了计划完成时间和时间完成时间的笔记记录,今天写这个分享是在公司办公室写的,笔记在家,所以记得不清楚了。)听完之后,就开始正式的做题之旅。网校的模拟题、测试题、历年试题,做了很多,做着做着就会发现原来理解的不是那么透彻,容易出错的地方会越来越清晰,做完再看出错的地方,遇到不能理解的答案时在网校答疑板提交问题,基本上上午提交的下午能解答,下午提交的第二天上午能解答。这个时候长投和金融资产好像就没那么难了,收入、资产三兄弟也没什么问题了,但是合并报表以及后面的政府会计、非盈利组织还是不行。8月高老师微博开始更新母仪天下,我是一期不落的全部做完了,当然合并报表还是我的软肋,但是这个时候基本上好像问题也不大了,有的时候遇到免税合并会有点麻烦。政府会计和非盈利组织被我战略性放弃了。

20年我是9月6日考试的,就是高老师三天考试微博直播考后吐槽脸最黑的那天,因为这天考了一道资产组减值的题目,据说很多考生都不会所以没有作答,因为做题时和备考时都基本上没有遇到过。但是这题我做出来了,还得感谢网校的预测试题,有一套试题其中一道大题就是资产组减值,比考试当天的题还要难,第一次做也是一个字没写,看了答案才恍然大悟,哦,原来应该这么写。所以这一题对我没有压力,我当天10点多就出考场了,看了后来网校试题答案解析,预估了一下今年分数应该在90左右吧,所以今年肯定能过。

总结我的学习,其实算不上特别,2年才拿证,非常普通,备考时间也很长,更不励志,但是应该更适合大多数普通人吧,每天1个小时就够了。今年就备考一门,去年11月就开始准备,所以时间足够,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各个地方陆续被通知延期考试,我当时真的很担心,我是安徽考生,生怕安徽也延期,这样我提着的心还需要再提一年,这一年虽然备考时间久,但是一天也不敢松懈,这2年没彻底放松看过一部完整的电视剧,没放开看过一季完整的综艺节目,如果再等一年感觉自己要崩溃,很心疼哪些延期地区的考生。而且我孩子今年正好上一年级,我需要留出更多的时间辅导孩子的学习了。

我不是那种可以通过自学就能完成考试的考生,但是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报那种无忧直播班,所以就报了这种录播的课程,但是我觉得足够了。花了钱,总是心疼的,所以咬牙学完了,但是课件看完是一部分,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做题、做题、做题、做题、做题、做题、做题。只有做题了,才会知道原来财管公式并没有那么难记,计算也没那么复杂;原来实务里那些让人头疼的长投、金融资产、所得税、会计调整、合并报表也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有多做题,才能把各个考点都准备全,多做题,再偏的考点都不怕。考点就那么多,题目出来出去也还是考那些,多做题,做完题一定要看解析,看自己不会的,如果答案看不懂,一定要问,问到懂为止。网校的题一般比试题要难,所以模拟考试阶段如果成绩不是很理想,不要气馁。

(以上在课程中的老师选择,完全是基于自身接收能力做出的选择,对老师没有任何意见。)

以下是我今年实务学习的一些记录,供大家借鉴一下,另外2门是去年学的,记录好像找不到了,笔记在家,无法拍照,但是我准备了2个本子,一个是计划表,目的是督促自己按计划完成,先把课程单元名称、每小节名称、时长登记,后面留2列,第一列计划完成日期,第二列实际完成日期,计划表的计划完成时间是每1-2周定一次,因为如果一开始全部定好,中间变数太多,时间越久,偏差越大,可能就丧失了计划表的意义;另外一个是笔记本,记笔记用的,财管记得是公式和不懂的定义;实务记的是分录、长投转换图、金融资产转换图。

这些是我个人的学习经验,算不上优秀,但是希望给之后考中级的大多数平凡的考生一点点帮助。








↓点击下方图片↓前往活动主贴查看更多精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