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70 苹果版本:8.6.7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 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 查看政策>

国际会计准则离我们有多远

来源: 《国际金融报》·聂新军 编辑:2002/11/19 13:13:06  字体:
  “本国特色”并不能成为会计准则本土化的借口,“会计准则全球化”乃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资本计量的标准化程度总是与资本流动的范围相一致的,当资本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时,会计准则的资本计量功效内在地决定了会计准则也必须予以全球化。

  10月29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他们朝会计准则趋同的正式承诺迈出了重要一步。这项协议是最近于伦敦举行的由发达国家准则制定机构参加的会议上公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泰迪爵士评论说:“尽管我们意识到未来还会遇到很多挑战,但现在我对能消除国家会计准则和国际准则之间的主要差异充满信心;通过美国会计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其国家会计准则的趋同,世界资本市场将运用一套投资者能信任的全球会计准则。”

  会计准则全球化

  为什么资本市场需要全球会计准则?会计标准全球化,中国将何以应对?这是我们企业界最为关心的问题。

  在世界贸易的飞速发展与资本全球流动所引致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标准的全球化:一是商品技术标准的全球化;二是资本技术标准的全球化。目前,在商品的技术标准全球化方面已是卓有成效,典型的代表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所制定的ISO9000系列,任何希望形成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商品都必须遵循这些标准,否则将不具有国际市场的准入资格。然而,对许多企业而言,其产品的技术标准非常先进,可以通行国际市场;但其财务报表不是按国际通行的资本技术标准编制和分析的,而是遵循本地区、本国的会计准则报告的,因而根本无法进行跨境融资,这就引发了关于资本技术标准即资本计量标准的全球化问题。一个典型的例子是,1993年德国戴姆勒-奔驰公司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时,发现公司按照德国会计规则编制的财务报表显示是盈利的,而按照美国会计准则编制是亏损的。显然,如果不调整两者之者之间的差异,则很有可能会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

  作为资本计量标准的会计准则逐渐走向全球化的进程,是资本运动从较小范围的经济合作秩序扩展到全球范围时所发生的必要沿革之一。资本计量的标准化程度总是与资本流动的范围相一致的,当资本要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时,会计准则的资本计量功效内在地决定了会计准则亦必须予以全球化。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通信、信息、网络等高科技使得全球资本的统一成为可能,美国国会和证券委员会、欧盟、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西方七国财长会议都相继呼吁建立一套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随之雄心勃勃地宣布开始制定“全球会计准则”。

  中国如何应对

  作为IASB的成员,面对“全球性会计准则”的未来,我们有三种选择:一是退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自力更生,单独搞独立的“国家化”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二是全盘接受IASB制定的会计准则;三是部分接受国际的会计准则,坚持本国特色的会计准则。

  事实上,我们不可能选择“退出”的途径,因为它背离了国家“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会计准则不可能国家化,其后果将是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单独搞一套“竞争性、敌对性的区域性的会计准则显得没有意义,其结果将是导致投资者花费不必要的成本去理解不同区域会计准则所造成的差异”。坚持会计准则的国家化,必然导致境内资本市场不可能为境外投资者认可,从而阻碍外资的引入。此外,有人已经注意到今后将有更多的境内企业因中国现时会计准则在成本核算上的问题而被进口经济体追究倾销责任,从而成为出口贸易的巨大障碍,这有违中国加入WTO的初衷。

  至于选择“部分接受,坚持本国特色”,首先涉及的一个问题便是:什么是中国会计准则的本国特色?“所谓的中国特色”,正如香港一位知名会计学教授在一次内地研讨会指出,这是一种中庸的观点,它不具有证伪性,无法判断是对还是错。

  中国证监会主席周小川于2001年一国际研讨会上指出:“我们在会计准则中所看到的有些特色,并不是按照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需要所设计出的,而是过去传统计划经济的特色。这些特色恰恰是需要我们改掉的……”。

  看来,“本国特色”并不能成为会计准则本土化的借口,“会计准则全球化”乃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国际会计准则离我们不再遥远!

实务学习指南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京ICP证030467号-1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