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周年

财税实务 高薪就业 学历教育
APP下载
APP下载新用户扫码下载
立享专属优惠
安卓版本:8.6.70 苹果版本:8.6.70
开发者: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应用涉及权限: 查看权限>
APP隐私政策: 查看政策>

2006年中级会计考试《财务管理》答疑汇总(十一)

来源: 编辑:2006/05/11 16:14:24 字体:

 第八章

  〔问题〕课程讲义〔例7-2〕中,为什么没有考虑甲方案应收帐款的机会成本?我的做法

  甲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5000*(1-0.6)-140-5000*60/360*0.6*0.08=1820

  甲乙两方案信用成本后收益之差

  =1820-{〔5400×(1-60%)-43.2〕-195.44}

  =1820-1921.36=-101.36

  〔答复〕您的做法显然不正确。

  提醒您:请您看一下教材246页的表,显然,“信用成本”中包括“应收账款机会成本”,而题中给出的140万元是甲方案的信用成本,所以,甲方案的“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已经包括在140万元之中了。

〔教师提示之八〕

  【问题】为什么说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长期债券发行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短期债券发行价格的下降幅度?

  【解答】计算债券发行价格时,需要以市场利率做为折现率对未来的现金流入折现,债券的期限越长,折现期间越长,所以,当市场利率上升时,长期债券发行价格的下降幅度大于短期债券发行价格的下降幅度。

  举例说明如下:

  假设有A、B两种债券,A的期限为5年,B的期限为3年,票面利率均为8%,债券面值均为1000元。

  (1)市场利率为10%时:

  A债券发行价格=1000×8%×(P/A,10%,5)+1000×(P/F,10%,5)=924.16(元)

  B债券发行价格=1000×8%×(P/A,10%,3)+1000×(P/F,10%,3)=950.25(元)

  (2)市场利率为12%时:

  A债券发行价格=1000×8%×(P/A,12%,5)+1000×(P/F,12%,5)=855.78(元)

  B债券发行价格=1000×8%×(P/A,12%,3)+1000×(P/F,12%,3)=903.94(元)

  通过计算可知,当市场利率由10%上升为12%时,

  B债券的发行价格下降的幅度为:(950.25-903.94)/950.25=4.87%

  A债券的发行价格下降的幅度为:(924.16-855.78)/924.16=7.40%大于4.87%

〔教师提示之七〕

  〔问题〕为什么344页的计算公式中,全年变动储存成本仅计算一个批次?

  〔答复〕您的理解不正确,请注意:

  (1)购进的存货是不断地被消耗的,在下一次存货运到时,上一次购入的存货已经消耗完毕,因此,全年平均的存货数量为Q/2;

  (2)任何一批购入的存货都没有储存一年(除非一年只购入一次);

  (3)举例说明如下:假设每年购入4次,每次购入10000件,年单位变动储存成本为4元/件,则

  1月1日时存货数量为10000件,3月31日时存货数量为0件,整个季度的平均存货量为5000件,变动储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4月1日时存货数量为10000件,6月30日时存货数量为0件,整个季度的平均存货量为5000件,变动储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7月1日时存货数量为10000件,9月30日时存货数量为0件,整个季度的平均存货量为5000件,变动储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10月1日时存货数量为10000件,12月31日时存货数量为0件,整个季度的平均存货量为5000件,变动储存成本=5000×4×3/12=5000(元)

  全年的总的变动储存成本=5000+5000+5000+5000=20000=5000×4=10000/2×4

〔教师提示之六〕

  【问题】请问课程讲义(例2)答案中“计算新增收帐费用上限=80.6-(720*50/360*50%*6%+720*7%)-5”为什么要减5?谢谢

  【答复】

  因为原来的收帐费用为5万元,所以,计算新的收帐费用的增加额时应该按照“新的收帐费用-原来的收帐费用”计算,

  注意:“80.6-(720*50/360*50%*6%+720*7%)”表示的是“新的收帐费用的最大值”

〔教师提示之五〕

  【问题一】在书上315页中间一句话,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转换成本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变动而呈相反变动方向。这名话与313页上面一句话: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例变动是否矛盾?

  【答复】一点儿都不矛盾。根据教材316页的(图8-2)可以非常直观、清楚、明确地得出“机会成本和固定性转换成本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变动而呈相反变动方向”这个结论,因为他们的变化方向相反,一个是向上,一个是向下(即随着现金持有量的增加,持有机会成本增加,而固定性转换成本减少);并且可以非常明确地得出“机会成本与现金持有量成正比”这个结论,因为他是一条通过原点的向上的直线;

〔教师提示之四〕

  【问题】

  1、请问书中例13在计算每日变动储存费时,计算的是1000件的储存费,但是既然是批进批出,每日按1000件计算储存费是否有些不妥?

  2、批进批出下的保本储存天数与批进零出下的保本储存天数怎么会一样呢?

  3、请问例14在计算实际储存天数时为什么公式中要+1 ?

  【答复】

  (1)教材完全正确,注意:批进批出的含义是,批量购进批量售出,本题中,在没售出之前,存货量一直是1000件;

  (2)因为“每日变动储存费”与库存数量的逐渐减少无关。

  (3)您可以这样理解,本题中,第1天售出的存货的实际储存天数为1天,第2天售出的存货的实际储存天数为2天,……第167天售出的存货的实际储存天数为167天,并且存货是均匀减少的;结合数学理论可知,平均存储天数应该是:(1+167)÷2

〔教师提示之三〕

  【问题】教材345页的例11题,在不考虑折扣下算出的存货相关成本81200,为什么会加入进货成本呢?它不是基本模式吗?不应有进货成本吗?

  【答复】 应该这样理解并记忆,只要不同的方案之间的进价成本不等,则在计算存货的相关总成本时,就应该考虑进价成本,因为此时进价成本是相关成本。在教材345页的例题11中,已经不符合基本模式的条件了。

 〔教师提示之二〕

  【问题】为什么当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大于短期借款利息率时,就说应选择折扣期付款合适?请用通俗的话解说一下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是什么意思?

  【解答】1. 放弃现金折扣意味着企业把原本能够少支出的现金没有选择少支出,而是挪作他用,相当于借了一笔款项,计算的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便相当于“这笔借款”的“利息”,如果这个“利息”大于短期借款利息率,那么企业就会选择短期借款,即应选择折扣期付款。

  2. 对于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可以这样理解:如果企业放弃现金折扣,即选择到期满额付款,则企业把原本能够少支出的现金现在企业可以挪作他用,相当于借了一笔款项,放弃现金折扣的机会成本即为“这笔借款”的“利息”,机会成本越大,则说明“这笔借款”的“利息”越高,当它大于短期借款利息率时,企业应选择折扣期付款。

〔教师提示之一〕

  【问题】教材331页例7中

  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60% × 10+15% x×20+(1-60%-15%)x×60=24(天)

  其中(1-60%-15%) ×60 如何理解,请予解答,是否有“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的计算公式?谢谢。

  【解答】(1)因为有60%的顾客会利用2%的折扣,即将在10天内付款;15%的顾客会利用1%的折扣,即将在20天内付款;那么剩下的(1-60%-15%)的顾客将会放弃现金折扣,即将选择在60天付款,所以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60%×10+15%×20+(1-60%-15%)×60=24(天)。

  (2)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付款时间×付款比例)然后加和;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回到顶部
折叠
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0 - 2024 www.fawtograph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证030467号京ICP证030467号-1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3314号

正保会计网校